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

價值判斷與思考期中

修行與救贖

摘要:天學價值觀分成兩類:修行觀與救贖觀
修行觀:看到當事人面對事情時,要求當事人達到某個層次來解決問題,若沒達到此層次則從自身檢討,為一種由下到上的觀念,常見於東方文化之中。
救贖觀:看到當事人面對事情時,要求有能力的人來幫助當事人解決問題,為一種由上到下的觀念,常見於西方文化之中。
修行觀與救贖觀本身沒有對錯,但極端偏向前者或後者都將導致偏差。
思想應用:
我覺得修行觀很極致的例子就是佛教的六根清淨,面對外在苦難、誘惑,要求自己達到沒有慾念,使身心不被物役 。我看過一部闡述甘地精神的電影 叫"黑幫大哥在出擊故事的主角是個黑幫大哥 迷戀上了女主角 就騙她自己是大學教授, 從此投身公益, 之後在一次與女主角參加為了貧民房子的抗爭中,主角被佔據貧民的利益者以要告訴女主角他的黑幫過去為威脅,要求他停止抗爭 正當男主角陷入兩難時 此時旁邊的"甘地"則告訴他,自己去向她誠實吧!! 這樣他們就威脅不到你了"這種想法是以自身誠實為出發,達到修行觀來解決問題的例子。修行觀還有一個我不得不說的例子,被這句話荼毒很深,就是"心靜自然涼小時後夏天很熱,要求媽媽給我吃冰或開冷氣, 總是被以這句話打發,這是我媽對我要求的修行觀。

我還要在舉另一個例子,就是最近上課聽到的"遊民觀察筆記", 社會上大多數人會用修行觀, 看到好手好腳的遊民第一個反應是就是"好手好腳 怎麼不去工作? ", 接下來就是鄙視 避之為恐不及, 無法真正理解遊民現象,我原本也會這樣的,旦從救贖觀來看待遊民, 遊民是社會發展的受害者、被邊緣化及不適應者,更甚至是時代犧牲者 ,較年經的的遊民可能是社會經濟問題下的受害者,精神障礙的遊民是社會保障不完整的的結果,一些來台的老兵遊民,也是一代的犧牲品,社會大才會去關心, 試著解決遊民背後的問題。 鄙視 避之唯恐不及 對比 關心 解決 就是看待遊民的修行觀與救贖觀。

天學方法論:價值現象學
摘要:

順著一個人的主觀意識、價值觀來探討其在客觀環境產生的現象及意義。
為一種從主觀出發來達到客觀分析的價值觀比較方法。
用價值現象學還思考:面對事物不用主觀、價值觀來評論是非、真偽,而分析其事物背後的現象、意義用正常多數人的反應來討論。

思考應用:
我認為就價值現象學而言價值觀僅是外在表象,價值現象產生的意義才是內在本質值得探討的,我試著用馬克思主唯物辯證法的"現象與本質"來看。
現象和本質是對立的:價值觀是主觀、不定的;價值現象是客觀、穩定的 →→ 價值觀和價值現象學往往會呈現極不同結果
現象和本質是統一的:價值現象是價值觀產生的,價值觀的意義須由價值現象學來探討 →→ 對事物的評判須由對價值現象學分析、發現的價值現象。
用固有價值觀來批判事物如同事先已決定好思考的方向及終點,那一切的思考僅是順水推舟,是將自己思考掉入狹義是非、喜好的批判井底之蛙。

一開始上課覺得老師臭屁、武斷,有些用詞舉例很不喜歡,我天學學分以足夠,想走人回家,但一想還是留了下來,如果我不聽一下上課內容,因為我片面看法,就這樣認為不想上老師課,是封閉自己想法,無法接受不一樣的東西,於是就繼續上課了,現在我很喜歡上老師的課。以這例子來看,如果我用認為老師臭屁、武斷等就認為這個老師我想不想上課,就犯了價值現象學的錯誤了。上過老師課之後,覺得老師的臭屁等是刻意表現給我們看的,我先假定老師的臭屁、武斷及強勢是要衝擊我們華人的文化沉重的謙虛、中庸及含蓄,就是老師臭屁價值觀的背後的價值現象學,雖然現象不能假設,但我是想藉此問一下老師是否如此。

另一個例子我要舉之前學生陳為廷和教育部長的事件,陳為廷在就教育問題備詢教育部長時用無恥、偽善等字眼批評教育部長,引發些報紙大篇幅批評陳為廷態度、用詞,而原本說的內容、教育問題似乎就不是這麼重要了,這件事來看如果今天是立委用這些字眼,會造成這麼大的反應嗎,今天因為剛好是學生、師長關係,社會上某些人就掉入價值觀對錯的批判,最後的結果就是整個焦點的模糊,社會對學生的批判應是內容而不是尊師重道的價值觀批判。

再換另一個角度以價值現象學來思考,如果我是陳為廷這樣的字眼會不會出現在我的稿裡?不從這些字眼是不是違背尊重師長的價值觀看,而是如果我用這些字眼,在台灣會造成的現象就是原本的教育主題被會被模糊掉,所以如果我是陳為廷我不會用這些字眼。



天學看人格特質

摘要:

天學的人格特質分成逍遙與拯救

逍遙:由修行觀產生而成的,其特徵為消極、看的開、耐性高、好脾氣及排斥社會改革,與社會隔離,常見於東方社會。

拯救:由救贖觀產生而成的,其特徵為積極、看不開、耐性差、壞脾氣及推動社會改革,與社會融合,常見於西方社會。


思想應用:

我認為沒有人是絕對逍遙或拯救的特質,是多少的普遍性及程度性,像在同樣拯救特質的社會運動裡,社運人士被政府打壓、威脅,有些人會轉而隱蔽、退身不再參予,轉變成逍遙,而有些人則是會走向更激進的恐怖主義,更加強烈的拯救。在古代的官逼民反,一開始人民持著逍遙特質忍耐,當達到某個臨界時,人民就轉變拯救特質反抗。


古代屈原的自殺,是救贖觀表現的例子,屈原在楚國懷抱著政治理想,在其流落之後,楚國被秦國滅亡,其就投江自殺了。屈原的死是因為看到楚國滅亡,自己卻無力改變,不能有所作為,原本想要"拯救"楚國的抱負、信念沒了,想不開,最後選擇了自殺。

天學社會現代化:

摘要:
社會現代化是價值觀轉變

古典經濟學:傳統社會,錢足夠用即可

現代資本主義:現在社會,錢多多益善

預選論:人上天堂或地獄是一開始就注定,無法改變,在西方社會的價值現象學中為做出符合上天堂被預期的行為,避免自己被懷疑。

佛教:聖俗二分,職業有高低 
基督教:天職,做好自己工作就是榮耀上帝

思考應用: 
我想用聖俗二分來討論最近國家公園收費的社會現代化問題,最近內政部希望國家公園改成收費入園,但有些人反對的原因是認為國家公園收錢就是對人民搶劫、扒皮,我以為 這就是華人文化的聖俗二分法,認為國家公園收錢就是低庸,不應該的,不收錢更能代表國家對人民的照顧,但事實上國家公園收費是有其必要性的 1.使用者付費:國家公園 的環境及設備需要錢維護的,如果不收費那意味著那些不去國家公園的人,要幫忙去國家公園的人多浪費那些稅,就像高速公路收費站,當然要使用的人付錢,以維持其公平 性吧。2.國家公園收費之後,能夠提供更好的環境及設備給遊客,提升更多價值 3.能夠解決遊客過多的問題 。因此我認為國家公園是應該收費的,用聖俗二分法會阻礙國家 公園的發展及未來。


天學看神秘體驗


摘要:
在看待神祕體驗,以物學的過度理性、講求證據,容易掉入比"非理性的迷思"更為陷入、執迷的"理性的迷信"陷阱裡。
以老師所舉的例子,高知識份子、科技工程師在親眼見到"大師"用加持過的水把癌末病人醫治好,便對"大師"自此深信不已,並相信購買"大師"所賣的昂貴"法寶"才有好的果,並在日後"大師"被黑道綁架明顯喪失威信的社會事件後,甚至集體署名發信支持"大師"的人品行為。以這事件來看,就是高知識份子"迷信理性",之後對理性深度的迷信、信任轉化為"理性的迷信",因為對自己對理性的堅定,在神秘體驗經過理性的檢驗後,轉化為對神秘體驗的堅定,才會造成荒唐的社會事件。

天學思考神秘事件,天學不探討是非真假,只探討背後的意義,因此不會跳入過度理性的陷阱裡。
這件事已天學思考來看,"大師"是有這樣的功力及"法寶"的,但昂貴的"法寶",卻變成了宗教的剝削,換句話說就是窮人不能上天堂,這樣能夠算個正常的宗教嗎?
另外在這件事情探討中,我們的文化中有著"有能既有德"的錯誤想法,我們該"不以神秘為神秘"、"不以神秘為神聖",所有特長,包括見到鬼,只是單單一項技能,擅加上品行的標籤,認為他就是道德高尚、不做壞事的好人這是一項天學謬誤。
 

思考應用:
很久之前在電視上,看到一個節目,介紹一位馬來西亞的降頭師叫檳城鬼王,會幫人收錢買命的非善類(我先暫定為邪教),有電視台小組有去專程訪問他,當時他為了顯現其神通 ,就當場吞釘子及玻璃等,當下覺得是假的,一定有甚麼伎倆,而不相信,但想像如果當時我當場看到他吞釘子,而我又找不出甚麼原因能解釋,說不定我就會加入那邪教,成為他的弟,但在修過老師這堂課後,我既使現在看到他吞把十把刀,也不可能會加入那邪教了,其收錢害人的作法,是將自己打造成如同搶劫的殺人犯,就他的行為他也不過是強 盜的頭目,如何能讓人追隨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