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

城市遊民觀察筆記

     聽完這次的演講,讓我對城市遊民有更多的了解,他們是社會的一個現象,不是問題。通常社會大眾在看待遊民這類問題時,都會用多數華人價值觀裡的"修行"的觀念,看到遊民時會認為他們好手好腳卻遊手好閒、好吃懶做才會流浪,由此產生了歧視、厭惡。 僅用"修行"觀來看待遊民,容易陷入狹義的偏見裡,現在試著用華人缺乏的"救贖"觀來看待遊民,遊民是社會發展的受害、被邊緣化及不適應者更甚至是時代犧牲者,較年經的的遊民,可能是社會經濟問題下的產物,精神障礙的遊民是社會保障不完整的的結果,一些年邁來台的老兵遊民,也是一代的犧牲品,由此看法較能看到問題全貌,正視遊民現象。 
  每一個遊民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,當瞭解他們背後的故事後,或許他們就不會像外在這麼討厭。講員有講到一個廚師遊民,因為自己學做特殊的菜色,沒有餐廳雇用他來做,他也不願意到一般餐廳領低薪水做普通的菜,所以寧可跑到街頭當起遊民,他有那麼討厭嗎?試著想想其實這種風骨不也和我們華人所推崇的陶淵明很相似,只可惜我們只看到的陶淵明。有些老遊民也不是沒有家,只是因為和家中媳婦不合,認為兒子偏袒,就氣憤離家,這也是社會的縮影之一。我覺得去探討社會上的遊民,可以知道這社會的是否生病了、病在哪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